看见大自然的警示
物联网成为人类新“眼睛”
“人类要感知地球,只需要一套成熟的物联网体系”。这句话的意义,与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同出一辙:以单一、直白的方式去完成人类无法做到的壮举,开创人类认知的新大陆。但后者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性,而前者则是利用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无线技术、网络技术共同组成了以物联网为核心的智慧网络,对大自然环境进行环境监测,捕捉气候、土壤、海水的变化,有效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
物联网的神奇之处,便是不在于固定之处。感知地球不局限于预测自然灾害等大型社会性事件,也能在买菜、驾驶等日常生活小事上体验物联网的便利,让物联网这只“眼睛”替代我们观察远方、不可视的事物。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索物联网技术“由大到小”的应用案例,感受物联网的神奇妙用。
1.物联网远程检测技术
深入地球无人区见证万物动态
阿尔卑斯山高拔险峻,高海拔地带累积的永久冻土与岩层历经四季气候变化与强风的侵蚀,积年累世所发生的变化常会对登山者与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要获得这些自然环境变化的数据,就需要长期对该地区实行监测,但严酷的环境与位置,根本无法以人工方式实现监控。在以前,这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但不久前,一个名为Perma Sense Project的项目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变。Perma Sense Project计划希望通过物联网(Internetof Things,IoT)中无线感应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瑞士阿尔卑斯山地质和环境环境状况的长期监控。将物联网中的无线感应网络技术应用于长期监测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岩床地质情况,所搜集到的数据除可作为自然环境研究的参考外,经过分析后的信息也可以作为提前掌握山崩、落石等自然灾害的事前警示,将气候变化数据用于自然灾害监测。
2.万物互联捕捉每个细节
智慧桥梁确保出行安全
近年来,地震、海啸等地质灾害频发,除了明面上对人类生命财产产生影响以外,暗地里对道路、桥梁的影响及隐藏的危机一直都处于上升的趋势。
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人们正在尝试“智慧桥”的试验。通过在一座大桥上安装多元化的传感器,可以检测获取桥上有车辆的数量、车辆的重量、车辆的排放、车辆的年份等车辆信息;也可以分析车辆对这座桥的混凝土结构带来多大的压力。由此,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进行实时评估,获得这座桥结构强度的数据,一旦压力超出了所设定的极限值,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获得警报,及时发现。
3.食品安全溯源
每一口都吃得放心
回顾近10年来,我国接连发生了塑化剂、毒奶粉、地沟油、水果农药超标等大规模食品安全事件,使得民众对食品安全议题的关注度持续攀升;唯今之计,业者必须尽速建立食品履历追溯系统,让制造到零售之供应链流程信息全部透明化,借以挽回消费者信心。
饱受食品安全危害的中国,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已经在逐步实施智能的食品追溯体系,食品从农场,到市场,到市民手中都被纳入到这个追溯体系之中,一旦出现食品方面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找到事故根源。
4.传统农业新转型
工业网关把关粮食大丰收
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并一直肩抗着保障全国及部分国家的粮食供应的重担。为保障粮食的收成,在种植过程中需关注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灌溉方式及用量等决策,减少因人为失误、天气及其他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但传统的种植方式难以全面顾及如此量产的粮食,无法对影响农作物生产的各种数据进行采集。因此,传统农业种植急需转型为“现代农业”种植,以物联网科技中的传感技术搜集环境数据,例如明远智睿推出的5G工业网关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现场端部署各种传感器和喷灌、风机和PLC等控制设备,传感器可采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等数据,通过5G工业网关实现传感器数据采集并将各项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上, 云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后再通过WIFI工业网关对喷灌、风机和PLC等控制设备下达相关控制指令,从而实现手机端和电脑端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例如喷灌控制,依据工业网关等无线通信设备传回的土壤数据,决定何时浇水、浇多还是浇少,以信息化助力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配合上5G科技的新型物联网正在崛起,万物互联的时代指日可待。无线传感器等技术配合5G技术为核心的终端发出指令将会陆续代替人手操作各种高危、高量等工作,也会利用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代替肉眼搜集环境数据,从而做到“看见”大自然与日常生活的变幻莫测,作出相应的抉择或预防危机。
上文提到:物联网的神奇之处,在于其不固定之处。5G+物联网的发展的上限也许仅局限于人类的想象力,“给我一个物联网,我能感知整个地球”不会是一句理论上的“豪言壮志”,而是人类科技上的“高瞻远瞩”。